专业巡礼 省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公司新闻_火狐体育娱乐官方网站_app官网首页
详细内容

专业巡礼 省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时间: 发布时间:2025-04-28 00:25:16      【来源:火狐体育娱乐官方网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97年,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200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取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跻身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行列,2011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入选浙江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获批浙江-新西兰视觉智能计量联合实验室。

  1.国际化办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际教育资源,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

  2.竞赛驱动培养:构建“一专一赛”体系,形成“初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级(ACM程序设计竞赛实训)—高级(算法分析与实践)”分层次竞赛课程链,支撑学生参与高水平程序设计竞赛(如浙江省程序设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天梯赛等)。

  3.工程培养导向:以工程教育标准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专业建设规范化。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数字计量相关行业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具备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等方向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编程与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从易到难的递进式教学框架,覆盖多门编程语言及从基础语法到前沿技术的全链条教学内容,同时设置《基于Java的Web开发》等应用型课程,结合大量课程设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依托浙江省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十余个功能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课程实验与课外实践的硬件支撑。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44人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本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浙江省教科规划办年度一般项目1项,浙江省高等课堂改革项目2项,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项。在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3项。出版教材7部。

  本专业构建了13个专业课程群,涵盖了计算机领域的基础和各个研究和应用方向。核心课程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人工智能导论、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

  本专业建有浙江省一流课程10门,其中线门。此外,本专业建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在竞赛培育方面,通过程序设计及算法类课程与学科竞赛深度绑定,形成一专一赛闭环培养路径,配套建设的程序设计、服务外包、多媒体、网络安全4个竞赛基地,构建起覆盖多领域、融合编程+创新+应用的多维竞赛体系。

  程序设计竞赛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考察参赛者在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及测试数据适配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该竞赛采用限时解题机制与在线判题系统实时反馈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完全客观的机器评测体系,精准反映选手的算法思维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这种以硬核技术能力为导向的选拔机制,已获得高等教育界与信息产业界的双重认证,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亦将其作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遴选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程序设计竞赛团队在陈晓竹教授的引领下,构建了完整的程序设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自主研发并上线了校级在线判题系统(),创新性实施“学训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编著了系列化程序设计课程与竞赛实训教材,构建了贯穿大一至大三的阶梯式课程教学体系。依托ACM程序设计竞赛基地,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生态,年均吸引逾200名学生参与系统性训练,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竞赛人才梯队。经过持续建设与发展,专业在该竞赛取得跨越式突破,近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80项、省级奖项171项。2021年首次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奖、2022年首次获得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2022年首次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首次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区域赛全国一等奖。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与浙江省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作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竞赛,致力于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赛事通过校企协同机制,搭建产业实践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有效促进区域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参赛团队需在规定周期内完成企业真实需求项目开发,重点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系统性解决产业实际技术问题,明显提升参赛者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水平。

  该竞赛体系构建了完整的项目实践闭环,使参赛学生在需求分析、研发技术、项目管理等全流程中获得专业能力提升,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服务外包竞赛指导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指导能力,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竞赛培养模式。近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8项。2023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获第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本科组一等奖。

  多媒体竞赛基地始创于2003年9月,作为校级科学技术创新实践平台,每年通过严格遴选机制吸纳数十名新生力量,重点面向计算机类相关学科领域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创立初期以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为核心实践载体,后逐步拓展至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高水平赛事。伴随AI与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聚焦于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前沿科技竞赛。历届成员毕业后广泛就职于阿里巴巴集团、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技术岗位,同时培养出多位在数字化的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创新创业先锋。近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5项。2023年获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

  浙江省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作为省级A类学科竞赛,是面向全省高等院校的重要专业赛事。本赛事立足网络安全强国战略,聚焦数字时代安全人才教育培训,通过构建多维度竞技平台,系统考察参赛者在网络攻防对抗实践、漏洞检测与修复技术、安全系统开发维护等核心领域的专业素养,着力强化其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赛事严格遵循“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育人理念,依托前沿网络安全技术场景,引导参赛者深化密码学原理、渗透测试技术、应急响应机制等专业相关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真实场景的实战淬炼,有效提升参赛队伍在威胁分析、系统加固、事件处置等关键环节的实战能力,为其未来投身网络安全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表现优异的参赛团队将优先获得网络安全重点企业实训机会,并与行业头部单位建立人才输送通道,充分彰显竞赛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储备方面的重要价值。近5年获得省级奖项16项。2023年获浙江省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二等奖4项,2024年获浙江省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获得半决赛二等奖1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就业格局,在产业应用领域,毕业生广泛服务于互联网科技、金融科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医疗、数字政务等行业领域,核心岗位涵盖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云计算架构设计、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岗位。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AI应用、区块链研发技术、扩展现实(XR)工程开发等新兴领域人才需求持续攀升。

  在就业质量方面,本专业毕业生起薪水平位居各行业前列,职业成长通道呈现“技术纵深”特征。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职于长三角地区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包括智能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中控技术,以及通信设施制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东方通信等。

  在学术深造层面,多名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国内升学高校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际升学高校涵盖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爱丁堡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